close

文章引用至此http://mmdays.wordpress.com/2007/07/08/news/
Posted by Mr. Monday

前幾天Mr. Friday寫了一篇文章: 今天這個新聞不好看嚴苛地批判了現今新聞的播報現象,以及收視率調查的影響力。也引起了大家熱烈地討論,代表大家也都真得很重視這個問題,也認為這是個問題。但是,問題總是浮出的表象,究竟真正的病根是什麼呢?

我想起了前幾個禮拜在信義誠品上所聽到的演講,當時大塊文化正在幫創意黏力學這本書做宣傳,因此也請來了學學文創的詹偉雄來做演講。這本書我沒看過,但是講的大概就是這六個原則,簡單、意外、具體、可信、情緒、故事,知道了這六個原則之後,似乎也沒有看這本書的必要了。尤其是詹偉雄當場就用壹周刊的成功來做例子,清楚地講解了。一個好看的新聞,應當是要符合上面六個原則。全都符合了,那這新聞可就成功了。接下來,融合了詹先生的想法,Mr. Monday將陳述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。

簡單、具體

一個新聞一定要簡單易懂。這邊就簡單舉一個例子吧,你看到新聞的標題是星光現象/星光幫畢業了! 錄製最後一集節目薩科奇跑步是「右翼陰謀」?請問閣下您的目光會先注意哪條新聞? 當然是星光大道這條新聞,為什麼? 因為這條新聞相對另外一條新聞容易被理解。在你看到”星光大道”這個名詞後,你不需重新理解什麼是”星光大道”,什麼是”最後決賽”之類的背景知識,因為你已經具體地知道了。但是當你看到”薩科奇”時,大部分的人根本沒這個相關的背景知識,首先我要知道”薩科奇”是不是一個人,看到右翼陰謀,我大概知道他是一個人了,但是他是誰? 好,接下來我或許知道他是個法國總統,但是法國總統是左派還是右派跟我有什麼關係? 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太過抽象了,一點都不具體,因為法國沒有直接影響到我的生活。

有關係

有關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。今天如果報導貓空纜車通車這件事情,對台北人的關係跟對屏東人的關係是非常不一樣的。我如果是台北人,我會覺得這條新聞很親切,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,相反的,今天如果換成是個屏東人,貓空纜車人擠人對他們來說也是太過遙遠的一個事件。所以,光是地域來說,就可以造成這種關係了。

這種關係,也是跟我的生活有息息相關的關係。今天如果我做的是法國的生意,我就會特別注重法國的新聞;今天我如果做的是日本的生意,我就會特別注重日本的新聞;今天我如果是棒球校隊,我就會看大聯盟的比賽新聞;我的朋友們中午吃飯時談的是王建民,我就會開始關心這類新聞,大家開始有話題可以聊。因此,新聞的題材在某些層面來說是有很大的社交意義的。

生活的連結

所以,在探討這些問題之後,回應到Mr. Friday的文章之後,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深層的結論,台灣的人或許不夠國際化,而不夠國際化,就牽扯到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生活相關性問題。今天如果我們的貿易關係跟世界有很大的連動關係,我們就會特別注重跟我們連動的國家的貿易情形,以及相關知識,因為這種事情會跟我們息息關關。以對岸的香港為例,他們近日出了一本很熱門的書叫做”香港,醒醒“,這一本書以全方位的角度來探討香港的競爭力。香港是一個很國際化的地方,也是金融中心,因此他們在書中就會時時跟新加坡、韓國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倫敦、紐約來做比較。今日,台灣人民不注重國際新聞,其來有自,我想最大的相關就是國際的新聞是跟我們生活脫節的,一但是脫節的狀態,那麼瞭解它也無多所增益。

教育的背景

另外一個了就是根本的教育問題,在台灣近年來主張本土教學下,對於國際視野的開放是相對一個減項。我並不是要批判如此的政策,而是希望在教育方面也應當要相對強化國際視野。這方面是比較難的,就如同前面所述,學生對於台灣有具體的認識,但是要他對跨越半個地球的歐洲有認識就很困難了,在他們的世界裡,歐洲是抽象的存在。但是,如果不教導他們,他就就連抽象的認知都沒有了,因此在看到梵蒂岡似乎要跟我們斷交的這類新聞時,他們連梵蒂岡座落在哪個位置、梵蒂岡的歷史意義跟重要信都達不上來的話,如何理解這個新聞的意義? 斷交又如何? 他們怎麼知道有什麼影響? 太過抽象了,而這個抽象的原因就是教育不足,知識欠缺。

總有選擇

當然,做這麼嚴厲的苛責也不是說八卦新聞就是罪該萬死,沒有了八卦、體育新聞,大家中午的聊天話題豈不就剩下了嚴肅的商業貿易外加政治口水,那鐵定消化不良。但是過度的八卦新聞,卻是嚴重的傷害了人民的教育水準,將整個社會的集體競爭力往下拉了。新聞媒體不是就負有告知以及教育大眾的責任? 今天大眾水準不足,無法瞭解抽象的問題,新聞媒體可否將抽象的問題以親切的文字圖表表達? 而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否也當承擔這個責任? 為何一個高中畢業的人還會說不出梵蒂岡位在何處? 在教材簡化之下,我們是否確定孩子們的未來是燦爛的? 還是只是延遲了終該來到的競爭環境?

人民大眾本是不該被苛責的,因為大家只有接受的份,我們接受了這樣的教育體系,我們接受了這樣子的報導,所有的一切,似乎只能默默承受。是這樣子的嗎? 其實,你還是有更寬廣的選擇,只是大部分的人傾向了被動的接受,而不是主動的獲取。因此,容我用一句名句來做結尾: 「命運並非機遇,而是一種選擇;我們不該期待命運的安排,必須憑自己創造命運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nnyjenny0122 的頭像
    jennyjenny0122

    jenny的瞎鬧人生

    jennyjenny01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